〖 以斯拉记第二章的数字与尼希米记第七章不吻合 〗 ,我们如何能解释这个问题? 以斯拉记二3-35及尼希米记七8-38,都记载三十三个从被据之地归回的家庭,两段记载都由巴录的子孙开始(巴录的子孙有2,172人)。这三十三个家庭的人数,其中有十四个家庭的人数在尼希米记及以斯拉记的记载不相同:有两个家庭相差了一人(亚多尼干之子;比赛之子):相差四人的有一个家庭(罗德人、哈第人及阿挪人之子,725相对于721):相差六人的有两个家庭(巴哈摩押的后裔,就是耶书亚和约押的子孙,2,812相对于2,818;巴尼之子,642相对于648):至于伯利恒人和尼陀法人,拉二21-22是179人,尼七26是188人,相差了九个;比革瓦伊之子,拉二14是2,056个,尼七19是2,067个,相差了11个;萨土之子,以斯拉记有945人,比尼希米记七13的845多了整整100个;伯特利及艾城的人,拉二28是223个,尼七32是123个,亦相差100个,亚丁之子,拉二15记载有454个,尼七20有655个,相差201人;哈顺之子,拉二19有223人,尼七22有328人,相差105人;西拿之子,拉二35有3,630人,尼七38有3,930人,相差300人;相差最大,是押甲之子的数目,以斯拉记二12有1,222人,但尼希米记七17则记载2,322人。除上述有歧异的数目,其余十九个家庭的人数,在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的记录中是相同的。 我们如何解释两份名单里的十四处歧异呢?要解决这个问题,必先谨记两个因素,其中一个已由詹麦臣等人提出来(参Jamieson,Fausset,and Brown,Commentaryl:289): 经文提及的人数,可能是那些在惯常聚会地方集合在一起的人,或是那些准备归回的人,将自己的名字记下。但准备归回需要有一段时间,有些人在这时去世了,有些因病或遇某些障碍而不能参与归回者的行列,因此,到了最后就只有652人(亚拉的子孙,拉二5)回到耶路撒冷。稍后,詹麦臣等继续指出: 对于两段名单所录的数字之差异,可从另一个角度解释:两位编者在不同环境写成这两份名单;以斯拉记的名单写成于巴比伦,尼希米的名单则在耶路撒冷的城墙建成后,才写成于犹大。既然写成时间有一段差距,在这段期间可能有人去世,又或是基于其他因素,使两段名单出现了歧异(前书1:297)。 无论尼希米在何时写成这份名单(约主前四四五年),经文已显出他的目的,就是将那些随从所罗巴伯及约书亚于五三七或五三六年(参尼七7)到达耶路撒冷的人数记下。以斯拉记也有记述这批人的数目(显然是在四五O年,参拉二1-2)。但以斯拉所采集的,极可能是较早期的资料,该份资料记载了在巴比伦宣称自己愿意回家的人的数目;而尼希米记的名单所记载的,是由米所波大米长途跋涉,返回耶路撒冷的人数。 此外,还有一些家庭最初是准备与大伙儿一起返耶路撒冷,而事实上,他们也从提勒亚毕出发了,在所罗巴伯带领下,离开巴比伦。但有某些因素呈现了,令他们改变主意。他们可能不再愿意听从指示,与大伙儿一起进发;另一些人可能发觉有事务待他办理,于是便延迟出发了。另外,还有些人生病或去世了,正如上文引述雅密臣的意见一样。还有另二个情况,就是有些人临时加入;他们可能被归回者的热诚感染了,便放弃定居巴比伦的原意,而跟随大队启程;那时候,领导者可能已经计算好归回者的数目了。无论如何,这些后来才加入的人安全地回到耶路撒冷,甚至可以返回先祖所居住的犹大城邑;他们的数目,被加在旅程完结时所写成的那份名单里。 将尼希米记与以斯拉记的名单相比,只有四个家族或原居于某城的人数减少了(就是亚拉、萨土、伯特利及艾城,罗德人、哈第人及亚挪人之子)。至于其他家族,后来才加入的成员有一个(亚多尼干及比赛家族)至一千一百个不等(押甲的家族)。究竟是什么因素令这些人在最后一刻决定归回呢?是情绪激动、经济抑或某些特别因素?其实,两份名单在人数上的差异,实不足以使我们过分诧异;在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过程中,人数岂不都是渐渐增加吗? 要解决本条问题时需要考虑的第二项因素就是,依照原稿抄录经文时,很难就原稿的里数字抄录得百分之百准确。记载数字的符号是极难识别的;假如原稿已有污损,被弄污甚或被虫蛀(有很多昆兰古卷都被虫蛀坏)。原稿受了损毁,再加上抄写员偶不专心,我们就不难理解抄本上的数字为什么会如此容易出错了。(抄录不大常见的专有名词时,亦容易出错,尤以非希伯来名字为甚。) 有强而有力的证据,证明抄写员所犯的这类错误;这些证据可见于各种异教文献里,我们可参看这些文献,以资比较。例子之一是大利乌一世所立的贝希斯敦石刻文(Behistun Rock inscription)’第三十八行记载着大利乌杀死了弗拉大(Frada)的军队55,243人,俘掳了6,572人(根据巴比伦文的一行)。但在巴比伦发现了一份抄本,记载俘抢有6,973人。此外,在埃及伊里芬丁发现了这份刻文的亚兰文抄本,记载俘抢的人数是6,972人。这些歧异与以斯拉记二章和尼希米记七章的冲突差不多是相同的(参F.W.Konigs Relief und Inschrift des Konigs Dareios I am Felsen von Bagistan [Leiden:Brill,1938],p.48)。此外,这刻文第三十一行的巴比伦文栏指出,在法华提斯(Frawartish)军队中,被杀的叛乱者有2,045人,并且有1,558人被擒;但亚兰文抄本却记载被擒的有1,575人(ibid,P.45)。 〖 关于以斯拉记里建圣殿的日期 〗 以斯拉记三8-15及五13-17指出,第二所圣殿于波斯王古列统治期间开始兴建;以斯拉记四24则记载大利乌一世第二年才开始建殿;而哈该书二15则暗示建殿工程要待五三O年才展开。上述三个关于建圣殿的日期,如何能和谐一致? 以斯拉记三10、11所描述的,只是立圣殿根基的情境。那时候正是五千个归回者抵达耶路撒冷那一年的七月,他们在所罗门圣殿的遗址献祭崇拜神。这年可能是主前五三七或五三六年。但以斯拉记四4清楚指出,当地的撒玛利亚人及其他邻邦妒忌犹大人,上告于波斯王古列的宫廷,于是波斯政府下令犹大人停止建殿工程。 以斯拉记四24告诉我们,因为周围的异族群起反对,所以建殿工程就停止了,直至大利乌一世的第二年,即主前五二O或五一九年。在犹大省内,富有的犹太人都忙于为自己建造漂亮舒适的房子,没有为重建圣殿花丝毫力量,根本不热衷于这项工作(该一3-4)。 到了主前五二O或五一九年,哈该先知受神差派,要挑起犹大省及耶路撒冷居民的热心,在十六年前所立根基上重建圣殿。犹太的领袖所罗巴伯及大祭司约书亚回应哈该的挑战,全心全意投身于为神建殿的工作里,犹大人亦上下一心,参与建殿工程(该一14):根据哈该书的记载,重新建第二所圣殿的工作,开始于同年六月二十四日(一15)。 七月二十一日,即是差不多一个月之后(该二1),哈该发出令人鼓舞的讯息,预言第二所圣殿的荣耀将会盖过第一所圣殿(9节)。两个月后(10节),哈该更提醒犹太人说,自从他们在十六年前荒废圣殿根基时开始(「追想到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日子。」(18节),农作物的收成都不理想,谷物枯萎,受霉病及冰雹伤害。 虽然河西(幼发拉底河以西)总督达乃和示他波斯乃,并他们的同党,上本控告犹太人建殿,但大利乌王在亚马他城的宫内,找到一卷由古列于五三七年所颁布的召旨,于是大利乌便降旨命令乃等人不得阴扰犹太人建圣殿(拉六3-12)。第二所圣殿终于在五一六年建成了,那是「大利乌五第六年,亚达月初三日」15节) 由上文的陈述看来,这几段经文是互相补足的,当然没有冲突之处。 〖 为何重建圣殿的工程被拖延了?真正原因何在? 〗 所罗巴伯及约书亚于五三六年领导犹太人重建圣殿,情况非常乐观。以斯拉记四7-23指出,当时有异族人(利宏及伸师)干扰他们,致使工程受阻。但哈该先知控告当时在耶路撒冷的领袖不热衷于建殿工程,指摘他们不尝试再建圣殿(参该一2)。犹太人建殿工程,在古列王统治末期停顿了,而哈该则在五二O年发出他的讯息,离工程停顿有十四年了。 事实上,以斯拉记及哈该书所说的都正确。周围的异族觉察一个新的犹太人聚居地在耶路撒冷建立了,便雇请波斯宫廷的谋士游说王,迫使犹太人停止建殿工作。到了后来,甘拜西于五二四年逝世,高马他(Gaumata)于五一二年登位,之后就是大利乌一世执掌大权的时代了。大利乌当政期间,较有利于犹太人重建圣殿。但在那时候,耶路撒冷的领导阶层都只顾为自己的事情忙碌,没有热心为重建圣殿的计划付上一点力量;尤其是他们正面对一个问题——他们没有王的允许就重建圣殿,是冒险的行动。 有很多人误解了以斯拉记所记载一连串事情的先后次序。哈该于五二0指出重建圣殿的挑战,但利宏和伸师不是当时代的人。请留意他们的书信在四六四年才发出(他们写信的对象是亚达薛西王,他在四六四至四二四年作王)。利宏伸师写给王的信,或工给他们的回覆都没有提及建圣殿,而只有关于建城墙及防御工事的记载。圣殿已于五一六年(拉六15)建成了。在重建圣殿的过程中,的确受到异族的干扰,而河西总督达乃和示他波斯乃的确达信予大利乌一世,要知道犹太人所宣称古列王批准他们建殿是否真有其事(拉五3-17)。大利乌一世终于找到以前由古列发出的御旨,于是禁止达乃等人干扰犹太人的建殿工程,还命令他们尽力供应犹太人建殿所需的费用。 利宏和伸师的反对在数十年后才提出,所针对的是建城墙的工程(虽然这段记述被置于较前的部份)。以斯拉所关心的,显然是帮助修补已破毁的城墙(拉九9),以及耶路撒冷居民在敬拜耶和华这事上的更新。但因着一些没有记在圣经里的原因,以斯拉的努力不完全成功;建城墙的工作,要待尼希米时才完成。
|